帖撒羅尼迦前書五:1~11
對耶穌基督再來的事情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的認知:一種是火熱的盼望主基督的再來,另外一種卻是冷
漠漠不關心,毫不在意來看待基督再來的事情。保羅在寫這一封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當時在帖撒羅尼迦人當中就有這兩種普遍現象,一直到今天還是一樣。第一類的火熱情緒不斷被激化,可能變成激情的狂熱主義,甚至封閉自己預備走向世界滅亡,他們認為應該停止一切工作就在某地方等待主再來,這種狂熱幻想的思想導致他們不願意過正常的生活卻只是逃避等待著而已。另外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只關
心週遭的遭遇,但是事情稍微好轉隔了兩三天就麻痺了。
帖撒羅尼迦教會有一些人不明白基督徒會有死亡嗎?耶穌再來的時候那些信徒會怎樣?因此保羅就寫這一封信在教導帖撒羅尼迦教會要如何面對苦難的人生。
Ⅰ‧從苦難中生喜樂
苦難的經驗一定會給人有深刻的印象,問題是這種經驗會把他帶往何處:一般
人當他面對苦難時都想逃避,希望苦難盡量不要臨到我們,這是人之常情的現象。苦難的經驗一定會使人的生命有所轉變,這一種轉變是傾向消極的面對苦難嗎?或者是更積極的對神說:「主阿!求你向我顯明你的旨意?」雖然苦難的承受痛苦指數因人而異,但是那些有積極態度的人當他面對危機時,會讓他看清楚所面對的狀況是如何,而重新的去調整生活的先後次序。他們與那些自艾自憐的人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可以從神得到力量與喜樂。我們或許會問苦難的經驗如何生喜樂呢?帖撒羅尼迦前書告訴我們說:『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裏,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前一:5~6)。基督徒在患難或苦難中,可以蒙聖靈所賜的喜樂,這裡【大難】這個字可以翻譯為患難、苦害、勞苦、困苦、逼迫等。另外一方面是要效法主受苦的心志就能生喜樂,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榜樣,既然他要承受這麼多苦難,我們學習他的榜樣時,就能從心中產生喜樂。
Ⅱ‧從驚慌中生平安
基督徒如何在驚慌中有平安呢?有一次耶穌在門徒的船上睡著了,他因為身體太疲倦,雖然船在大風浪中祂仍然睡得很安穩,可是祂的門徒都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才好,他們就把耶穌基督搖醒了,耶穌起來就命令風平浪靜。在我們的生命中常常會遭遇大風大浪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夠確定主耶穌基督,有住在我們這一艘船上面,我們就可以放心如同門徒一樣,在驚慌中抓住神的話語,神會賜給我們平安。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Ⅲ‧從黑暗中生信心
約瑟被哥哥賣到埃及做奴隸,又被波提乏的妻子陷害,被下到監裡當囚犯,又被那兩個關在監獄裡面的太監之一騙了,可是他並沒有埋怨,他卻是在絕望最黑暗中信靠神,神也幫助他,讓他提升為宰相。但以理也是一樣,當他面臨他的敵人控訴他,他還是每天三次敬拜神,最後被扔到獅子坑他還是向神禱告,神就為他開一
條出路。帖撒羅尼迦前五:9~11說:『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他替我們死,叫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他同活。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神所預定的是要我們得救,而不是受刑,因此我們儘管來到他的面前,向他祈求他就會賜給我們信心。帖撒羅
尼迦後書三:3~4『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惡者。我們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我們這些信靠神的人他一定會保護我們脫離惡者。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幾個功課:一、苦難不是絕望,而是迎向新生命,意思是不要以為遇到苦難就沒路可走,其實神的安排常常是超出我們所求所想的。二、苦難不是損失,而是一種新的學習,遭遇到親人離去或苦痛總會讓我們感同身受,以為它失去是一個不能取代的東西,但事實上神常會藉著苦難讓我們學習一種新的功課。三、苦難不是自責,而是分享美麗的回憶,許多遭遇苦難的人都會為自己曾經做過的一些事一再的自責,總是說悔不當初,若能夠有再一次機會就不會發生這樣的苦難,但是事實是那些只是一種懊悔或自責而已,要緊的是能不能有
一種美好的回憶,讓他常常繫念著好的一面。四、苦難不是憑弔,而是學習給予,有些人喜歡把自己放在苦難裡面,緊抓著痛苦的情緒不放,他們好像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們的苦難,所以總是憑弔著自己的苦難,如果他能夠學習給予,常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許可以自助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